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 > 走进浚县 > 文化珍藏 > 浚县正月古庙会

浚县——中国历史文化名城

  浚县——中国历史文化名城

  庙会因庙宇而生,因文化而兴。

  纵观如今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型古庙会,无不集中在历史悠久的城镇。浚县则是1994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

  浚县历史悠久。远在6000年前,原始先民已在此繁衍生息,在浚县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,源起或形成望族的姓氏就达20多个;已发现、发掘仰韶文化,龙山文化,商周文化等古文化遗址近30处。商都迁殷后,浚地称黎,为京畿要地。西汉初年,置黎阳县,其间浚地曾为郡、军、府、州治所。唐初设黎阳总管府,辖四州八县,宋金元代为浚州,明初降州为县,始称浚县。

  浚县人杰地灵。历史文化名人层出不穷,春秋时的子贡,不仅是出色的外交活动家,政治家,还是中华儒商始祖;北魏尚书令李崇,爱民如子,断案有术,留下了“李崇断案”的成语故事;隋末唐初的著名文学家谢偃,在当时文坛蠃得了“李(李百药)诗谢赋”的美誉;同时代,王梵志以白话诗蜚声文坛,开创的诗风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;明代的王越戎马边关,长诗善赋,“出将入相,文武双才”;明代的文学家卢楠,创作诗文不拘旧例,超凡脱俗,其文品和人品备受后人推崇赞誉。

  浚县文化灿烂 。历史文化的滋润,灵山秀水的哺育,使浚县既英才辈出,又引得群贤纷至。孔子周游列国,首先卫国,曾在浚地淇门设坛讲学。曹丕、骆宾王、王维、岑参、高适、贾岛、杨巨源、范成大、王阳明、王铎等历代文坛艺苑高手巨擘,都在浚县留下了佳作,可谓金声玉振,黄钟大吕。且不说《诗经》里收有多少“在浚之城”的不朽诗篇了,《越绝书》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方志,也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古典名著,书中记载了子贡“有鲁、乱齐、破吴、强晋而霸越”的卓越的外交成就,《隋书》、《新唐书》都认定该书的作者为子贡。文学巨匠罗贯中,晚年隐居浚县,完成了巨著《三国演义》和《水浒传》。《三国演义》的原创手写本是在浚县发现的,时任浚县主簿的庸愚子(蒋大器)为该书作序,此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通俗小说专论。四大神话故事之一的《白蛇传》,近年还被权威专家学者研究认定浚县是其发源地。《隋唐两朝志传》、《隋唐演义》等隋唐小说,都与浚县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。知名学者孟繁仁先生曾感叹:“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,竟与这么多的古典文学名著发生联系,这也是国内的其它任何大、中城市都无法拥有的。”

  浚县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。最具地方特色,最能体现本土精神风貌的东西,恐怕就是历经千百年积淀下来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了。浚县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,浚县的石刻艺人从后赵石勒时期出发,在创造出了“中国最早、北方最大的大石佛后,他们求索的脚步就没有停止过,北京十三陵、南京中山陵、开封龙亭等诸多历史性大建筑中,他们都展示了不凡的身手。浚县泥咕咕(泥塑艺术品)在隋末瓦岗义军吹响,它的声音穿越时光的隧道,已响彻了一千五百来年。陶艺、木雕、柳编等民间工艺,也都有着久远的历史和传统的精湛技艺。

  古代浚地,“左右伾浮,襟带淇卫”(伾浮指大伾山和浮丘山,淇卫指淇河和卫河),东控黄河,西据黑山,形势险要,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。商末,殷纣王在黎(今浚县)集结准备征伐东夷,奴隶和平民乘机举兵反抗。《左传》记载:“商纣为黎之搜,东夷叛之”西周,周武王伐纣,会同诸侯于黎地同山,同山由此而得名。周武王攻克殷都朝歌后,“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,发钜桥(今浚县钜桥镇)之粟,以振贫弱萌隶。”(《史记•周本纪•第四》)秦二世元年,陈胜、吴广起义后挥戈北上,自黎阳津渡河,北略赵地。东汉末年,曹操与袁绍隔河对峙,几夺黎阳津,后曹操大败袁绍军,为官渡之战创造了条件,建安五年,关羽在白马坡(今浚县城东南)斩颜良,解白马之围。东晋初年,晋将桓温率军5万北伐,与前燕,前秦联军决战王枋头(今枋城)城外,晋军大败。隋末,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,宇文化及杀炀帝杨广后,立秦王杨浩为帝,自封承相,不久挟持杨浩北进,准备伺机称帝,拥兵10万逼进黎阳境内,被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击败于同山。北宋末,金兵在黎阳大败宋军,遂渡过黄河东进,直捣京师。

 

  浚县名胜古迹遍布,大伾山风景区是国家4A景区。景区内文物荟萃,南北朝至明清各代建筑,石窟造像,摩崖题记,碑等300余处。大伾山东侧的大石佛是“全国最早,北方最大”的摩崖造像,2001年,大石佛及明代哲学家王阳明《登大伾山》摩崖石刻等10项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浮丘山的碧霞宫,兼收南北建筑之长,规模宏大,风格独特,浚县的山,浚县的河,浚县的每一处村落,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来头,甚至会和某位帝王有着种种瓜葛。比如大伾山,被儒家奉为五经之首的《尚书》记载:大禹疏河,“东过洛汭,至于大伾”;比如鹿台和钜桥,《史记•殷本纪》记载:殷纣王“原赋税以实鹿台之钱,而盈钜桥之粟”;比如天赉渠,当年袁世凯捐资筹款,引淇水自流灌田,梦想复辟帝制的袁世凯以“真命天子”自居,为求吉兆,他为这条渠起名“天赉渠”,次年,袁世凯果真当了些天洪宪皇帝……浚县一处处名胜,一处处古迹,无不向世人昭示着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盈的文化精神内涵。

 

中国河南浚县政府门户网站  河南浚县人民政府主办

备案序号:豫ICP备05010386号  豫公网安备 41062102410634号

地址:浚县黎阳路62号   E-mail:xxwz0001@163.com